疫情前后:BC和AC
文:吴慧芬博士——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26/4/2020)
昨天参加生平第一次的Zoom Webinar。全球性的Covid-19疫情,已经涉及全世界的政治经济、艺术文化、教育与世界观。有人提起,我们当下是活在一个BC和AC的纪元分界线。所谓BC,就是Before Covid-19 (或者Before Coronavirus),而AC就是After Covid-19(或者After Coronavirus)。这个有关纪元分水岭见解,实在可圈可点。
根据西方世界的时代划分,虽然见解有别,不过几乎每隔几十年都留下某些历史烙印,形成一个独特的时代。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婴儿潮(Baby Boomer)。二战婴儿潮是指在1945年至1965年间出生的人。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主因是休战后兵士都回家团聚,人人普遍上安居乐业。这一时代出生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反倒是体验社会繁荣、科技进步、医学昌明、经济蓬勃。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世界观和消费模式,也与勤俭、安份、保守的上时代的人不同。其实不止西方,世界上大多国家亦有此现象。
战后婴儿潮(大约1945-1965)之后,是Generation X(大约1965-1980),然后Generation Y(Millennials;或称千禧年时代;大约1980-1990s),接下去Generation Z(大约2000-2010),以及现在的Generation Alpha(大约2010-2020)。那么,2020之后的时代应当如何划分?接下来的十年会不会是Generation Covid?
吉隆坡卫理公会沐恩堂
在疫情之下和疫境之后出生的的新一代,将会有什么独特的思维、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想象, Covid之后的时代,将会颠覆Covid之前那种生活文化的趋势。经济大衰退、失业率提高、生活较艰难,人们对物质的态度以及消费方式可能与之前不同,这会直接影响2020年时代的孩童。此外,因为在线教育系统已经跨越国际和普及民间,艺术娱乐、职场互动、学术论坛陆续在线……的转变,新一代的人不止更加依靠互联网,他们更可能以互联网来标签他们的身份,以及在网络世界中塑造文化与世界观。可能,新一代的人不再谈智商(IQ)或情商(EQ)而是谈网商(Web-Q)。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会变成十分平面,虽然网络科技能够把一个人的影像变成立体。这种新生活文化,当然也会牵连教会生活和基督徒生活。
有可能,新一代的旅游观念也不再讲求抵达实地,因为身历其境的巨型影像视频,会大众化和普及化。就如小叮当的“如意门”,人可能开启房间四边墙壁的大荧幕,就出现360度视频,令人仿佛走在以色列的加利利湖边,或站在耶路撒冷的西墙旁边。新一代或许也不那么讲究昂贵亮丽的衣装,因为简单舒服的衣着就可以上网示人。所以,民间的消费选择会改变——从讲究外表到设备网络。不过,虽然新一代的人更加活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却可能更加渴望真实存在的世界,以及追求真实的灵性。
疫情过后会的时代如何,真的需要更多想象力。或许,我们能够适应当下疫情所期待的新常态(New Normal),已经很不错了。
(注:本文转载自作者部落格-EG Meditations 静思文集:2020年4月26日)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