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文:林城礼
取自:沐恩8月份月刊
小弟:“牧师,请问你在中学时,最喜欢哪个科目?”
牧师:“历史。”(微笑且肯定)
小弟:(无话、惊讶!因为那时的理科生,多数都不喜欢…甚至讨厌历史,认为那是文科生的的专利。)
牧师:“一般上牧师都喜欢历史,因为圣经就是历史,英文称为His Story = history。”
牧师:(带着威严)“基督徒应该喜欢历史,这样就会常常读经呀!”
以上是一段好久以前与一位牧师的对话。当时我还是一位学生,那句“基督徒应该喜欢历史”却深印在脑海中。今天在沐恩堂庆祝29周年之际,也想问一问大家,你们都喜欢历史吗?
沐恩堂在1994年成立了第一间分团,即蕉赖东马团契。当时母堂安排一位很委身的姐妹相助。每周六傍晚,她都会出现在青年团契的聚会点,接着参加星期天的崇拜后才离开。另外,还有一位老前辈姐妹,忠心耿耿在一家诗巫人开设的学院上班,学院迁移到哪里,她就搬到那里继续上班。当时也因着她,团契得到她老板的支持,以零租金、零水电费借用学院其中一间固定的课室作为团契与崇拜聚会地点。
吉隆坡卫理公会沐恩堂
参加团契与崇拜的弟兄姐妹都是年青人、大专生,除了几位(从2位到后来5位)年青的工作者。可想而知当时财务的状况,平均每周出席人数在40多到70多之间,偶尔有特别邀请新朋友,可达到100位左右。
虽然没有全职牧者,每周六的团契与周日的崇拜都不缺讲员,且多姿多彩(神恩浩大)。为表心意,职员会(团契)和圣工委员会(崇拜)每周都会递上华人传统的红包给每个讲员,作礼金。对职员和委员们来说,真是红包袋难寻呀!(学生们哪来的那么多红包袋供每周使用)。而讲员们也都抱着完全献上的精神,红包袋里的钞票,最终皆出现在奉献袋里。(多期盼他们也留下那空红包袋,以便可循环使用!)
1997年加入西马华人年议会后,提升为布道所。母堂迎来第一位由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借派来的全职牧者,我们都为这捎来的好消息欣喜万分。当时执事会议决布道所必须负担牧者部分津贴。虽然知道母堂不富裕,我们却毫无预警,没有准备。此议决在圣工委员会议上报告,但没做讨论(大概是当时委员们的脑子一片空白)。为了这件事,小弟晚上难以入眠呀!心里反复思想,最后告诉太太,不管怎样都要扛起来,太太也支持我,却忘记了神必预备。
在没有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下,小弟以不注名方式分享两个见证。当时,一位姐妹愿意在求学之余兼职,替公司抄写帐目。另一位弟兄,白天求学,晚上到各处的夜市售卖光碟,除了赚些零用钱,也积极奉献。
2002年,学院被出售。执事会建议寻找新地点搬迁,但经过半年的时间,仍然无头绪,最后决定关闭布道所,为团契和布道所做『媒』,要“嫁给”归入班登英达(Pandan Indah)卫理公会,其中考量的包括经济能力等等。那时,契友们有种“垂死挣扎”的感觉,又不能(不晓得)如何争取,只晓得迫切需要寻找可租用的聚会地点,才能继续的存在。当“被生”与“当初去生”的方向不一时,最后只有愈来愈乏力,愈找愈灰心。放弃之余,有位弟兄有感动要读神学,希望以后可牧养这班提心吊胆、含羞怕怕“嫁”去东家的弟兄姐妹。布道所最后一次主日崇拜是在该学院底楼电梯外与楼梯口的等待区举行,弟兄姐妹就地而坐。当天讲员是位女神学生,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布道所证道。往后日子偶尔相遇,仍不忘提起那次的经历,小弟内心真是惭愧,万分抱歉。。。
回想起沐恩堂蕉赖布道所、蕉赖东马团契,在那几年的时光中,曾经一起事奉的弟兄姐妹,在学业完成后,献身读神学当传道人的有5位(有机会遇到时,小弟会激动的叫声牧师好!)和一位教会全职干事。还有许多的弟兄姐妹,在各处被选为教会领袖,包括在故乡砂拉越、汶莱、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
写到这里,小弟的心情突然觉得平静(开始提笔时心里战兢),好像神在对小弟说:“祂仍掌权!”对着前蕉赖东马团契的契友、蕉赖布道所的弟兄姐妹,小弟要向你们重复:“神仍掌权!”在庆祝29周年之时、计划未来十年计划之季,小弟也要对所有沐恩堂的弟兄姐妹宣告“主仍掌权”,并要以感恩的心献上。感谢神,有设备齐全的圣所敬拜神;感谢神,有足够资源且无需选择性的牧养;感谢神,有持续不断长久存在的教会陪伴你成长;感谢神,有经济能力支持教会牧者、同工与事工;感谢神,有不断成长为目标的教会,同心前进得冠冕。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