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成为他人祝福的生命特质
讲员:詹友陞传道
Do it again with me, 这是近来沐恩家信息中盼望家人们对自己生命有的祷告与宣告,愿神也能够使用我们像当初使用卫斯理约翰的生命一样,能够成为众人寻见神的管道,成为身边的人的祝福。而成为别人的祝福需要备有什么生命特质? 今天让我们一起透过亚伯拉罕的生命来看他成为那世代的祝福拥有的生命特质。
亚伯兰出生在一个拜偶像的家庭里(参约书亚记24:2),与我们众人一样都是罪人,然而神却主动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与亚伯兰说话,拣选与呼召他。上帝对人说话,是人认识神的起点。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断地寻找神,盼望听见神对人的启示,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是人听不见,而是愿不愿意听见,因为神是主动对人说话的神。神对我们说话,那我们是否有主动与神对话(读经、祷告)?
关系是在对话中成长
在生活当中,要建立一段关系,我们就需要学习对话,而对话就需要学习说话与聆听,无论是夫妻、上司与下属、父母与孩子,都需要学习彼此聆听,而不是一方一直地说,另一方听而已。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神对我们说话,他也聆听我们说话,所以我们对神说话,也当学习聆听神说话。
吉隆坡卫理公会沐恩堂
成为他人祝福的生命特质
1)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
创世记12章1节中,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去 ! (原文中的第一个字)”,创世记12章4节,亚伯拉罕就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了,所以亚伯兰成为他人祝福的一个生命特质就是“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75岁的亚伯拉罕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了,同样在他99岁时,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带领全家的男丁行了割礼,最后在他120岁时,遵照耶和华的吩咐献上了以撒。今天很多人的问题是,大家都想成为蒙福的,但却不愿意遵行神的吩咐而去,次序倒转了。从亚伯拉罕的经历中能够看见,无论我们年纪多大,我们一生都要学习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从亚伯拉罕遵照耶和华吩咐而去的生命中,有两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第一,脱离安逸区进入未知区。要脱离安逸区,我们就需要习惯没有安全感,如此才能让我们得以突破与成长,因为我们若要一直有安全感,就难以脱离安逸区。人生就是需要不断地脱离安逸区,不断地学习成长。教会也一样,在这不断变化的世代中,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世代不断的突破与成长。第二,让你的信心与顺服持续地被神的指示扩张。神并不是一开始就要亚伯兰献上亲身儿子以撒的,所以对神的信心与顺服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累积的。神不是一开始就挑战我们最难的,而是一步一步来,随着时间,挑战和指示会增长。当神吩咐亚伯兰去的时候,神其实未告知亚伯兰该往哪里去,然而亚伯兰却凭着信心走出去,到了示剑,神才向他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这让我们看见神的带领总是一步一步的。没有你回应上帝的第一步,就没有上帝回应的第二步。
2)不断筑坛的生命
亚伯拉罕另一个成为他人祝福的生命特质是“不断筑坛的生命”。来到迦南地时,亚伯兰就先为那位向他显现的神筑一座坛(创12:7),这是亚伯兰第一次的筑坛,是在示剑(创12:6)。 第二次在伯特利和艾之间的地方(创12:8),第三次在希伯伦(创13:18),最后一次是在摩利亚山(创22:2),那时他已经是一个约一百二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从七十五岁的第一座坛,到他一百二十多岁筑的最后一座坛,我们看见亚伯兰,是一个一生都不断“筑坛”的人,不是一次、不是两次,而是一生持续不断的筑坛,不断地与神连接。不管我们年龄多大,我们都需要为神筑坛,与神连接,个人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亚伯兰为神筑坛,以撒为神筑坛(创26:25),雅各为神筑坛(创35:7),这让我们看见“筑坛”在他们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筑坛表达了筑坛者的拥有权,表明这块地从今开始,是属于他的;另外,从创世记12:8、13:4、26:25来看,“筑坛”主要的目的是“求告耶和华的名”,所以透过筑坛,他们与神相交、向神祷告、对神敬拜,“筑坛”使他们得以与神保持接触、连接。亚伯兰是一个与神连接的人,连接于赐福的神,以至他可以成为他人的祝福。 从亚伯拉罕不断筑坛的生命中,我们看到不断筑坛就是不断委身、不断献上的生命。不断委身就是要全然的委身,我们不能一半爱神,一半爱世界,一半服侍神,一半服侍玛门。委身是一种选择,若没有完全委身,就活不出基督徒的生命。而不断献上,献祭从来就不是上帝需要些什么东西,而是我们需要,因为献祭提醒我们生命的优先次序,生命应当以神为中心,而不是其他的事物,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最后,被称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难道没有软弱吗? 创世记12章10节说:“那地遭遇饥荒。亚伯兰因那地的饥荒严重,就下到埃及,要在那里寄居。”亚伯兰的信心立刻面临考验,而结果他退缩了。亚伯兰下到埃及去。在旧约,“到埃及”往往是取代“信靠耶和华”的方法。下埃及、找出路、饥荒离开好像很正常,但这不见得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直接危及了神的应许。亚伯兰到埃及去,表示他愿意放弃获得应许之地的权力,然后亚伯兰更把神应许他将得地为业的后裔置于险境,因为他要妻子假装成为他的妹子(创12:13)。因为他害怕人知道他妻子是他的妻子,然后他会失去生命,他失去对上帝的信靠。亚伯兰担心全盘托出会要他的命,那应许还能实现吗?在这一刻,亚伯兰爱自身的安全和保障更甚于爱撒莱以及爱神。他忘记自己所服事的神比他所遭遇的问题更大,他也忘记神能在各样险境中保守他安全无虞。早先相信神凭着信心离开哈兰的这个人,如今活在恐惧和不信之中。饥荒显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景况。亚伯兰离开了应许之地,撒莱也被带进法老的后宫。亚伯兰不但没有使万国蒙福甚至成为别人的咒诅,耶和华因亚伯兰所作所为,降大灾于法老和他的全家。亚伯兰如何面对他的失败?面对他的软弱呢?他回到起点,他回到祭坛前。创十三章前几节经文告诉我们,他一步步返回正途。他先从埃及回到尼革夫(创13:1),当初就是在尼革夫做了错误的决定而下到埃及去(创12:9)。他再从尼革夫前往伯特利(创13:3),回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间,那是他曾经支搭帐棚、建立祭坛的地方(创12:8)。他和先前一样,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3:4)。失败或软弱没有使亚伯兰远离神,而是更靠近神了。真实的信心会把我们从失败中软弱中带回到起点,带回到出发时的那座祭坛,在那里悔改、求告耶和华的名。拥有信心的人也和别人一样会失败,不同的是,他们失败或软弱却不至沉沦,因为他们会悔改,回到耶和华面前,呼求他的名且寻求赦免。亚伯兰的信心是能够承受失败的信心。真正信靠慈爱天父的信心,足以让我们承受失败。所以不要因为我们软弱,不要因为我们做错决定,不要因为人生中某些关卡的失败而远离神,而是回到祭坛前,再次求告他的名,呼求他的怜悯,呼求他的恩典再次临到。而他正等待着我们回转,他正等待着向我们施恩,如浪子回头故事中的慈父一样,他在等候着再次拥抱我们。
陈荟宜团队//整理报道
Facebook Comments